Free Will

人大应统部落(1):2016人大应统学长倾心经验贴

扫一扫,关注【应统联盟】公众号或添加微信 zhanghua63170140

2016人大考研总算是落下了帷幕,大半年来的努力终于落定。在北京的春天里,窗外飘着杨絮,在图书馆的沙发上码下这难忘时光的的锤炼与凝结。

  • 初试成绩:总分392(政治68、英语73、数学三121、统计学130)

  • 复试成绩:总分292(英语笔试40、英语面试40、专业课笔试77、专业课面试135

  • 复习起始:初试: 8月10日-12月26日 | 复试: 2月20日-3月11日

  • 日常安排

时刻 事项
6:30-7:30 起床洗漱早餐、七点半准时到海洋楼坐定,考研四个小伙伴轮流占座。
7:30-8:30 扇贝单词打卡一小时(这个习惯坚持到了考研最后一天还是蛮给力的)
8:30-11:00 数学(雷打不动的看书做题)
11:00-11:30 午餐(总会看到一个法兰西女孩,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莫妮卡一样风姿卓越,食欲大增)
11:30-13:00 数学(消化午餐的同时还能做做数学)
13:00-14:00 午睡(这个是每日必备良药,不午睡下午的效率等于0)
14:00-17:00 英语(有几天没午睡,这段时间就会是睡过去的)
17:00-17:30 晚餐(晚餐的时候见不到那个法兰西女孩,食欲大减)
17:30-20:00 政治(每天两个半小时足够了)
20:00-23:00 专业课(因为跨专业、这个是真的有很努力在学)

当然每天都不会完完全全的严丝合缝的来,到后期就是固定这个模式了,考研的四个小伙伴也是在不断地磨合中才基本保持了一致的计划,抱团的作用就在于此,当你投入不进去的时候,自然会有外力来催促你,除非你的个人毅力可以抵制该死的懒癌,你求知的欲望超过你对舒适的渴求,否则,建议抱团。

一、考研专业选择

本科学的工科,学的不精,但对计算机有接触,算是有点编程的底子,慢慢的了解到大数据专业,自己也摸索着学习了一些有关数据挖掘的模型算法,蛮感兴趣的。最近在拜读吴军博士的《数学之美》,科普下这个领域,更深入的也正处于摸索阶段,之前在人大大数据老胡学长那里要到了几本大块头的书,英文版,头疼中,坚持啃完。当然敲代码的日子我想应该就会换来蓬头垢面的自己吧。

个人对这种跨领域的东西特别着迷,就像最近博弈论的发展方向,复旦韦森教授总结道:“沿着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把休谟、卢梭、康德到罗尔斯的思想和理论程式化,致力于回复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的古典传统,即从审慎推理(prudential reasoning——即目前经济学家所言的理性最大化推理)和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两个维度研究人们的经济与社会行为,并从中折射出制度的伦理维度和道德基础来。在这个研究向量上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已过世的诺奖得主哈森伊、宾默尔以及萨金。笔者也发现,由一些谙熟现代博弈论分析工具的一些当代思想家——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Rob Boyd,美国麻省大学的经济学家Herbert Gintis,慕尼黑大学的经济学家Ernst Fehr,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博弈论大师弗登博格(DrewFudenberg)等,最近从文化、互惠合作(reciprocity)、利己和利他行为的产生及其在社会选择中作用等相关领域的探索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笔者这里贸然推断,这些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汇合哈森伊、宾默尔以及萨金在伦理与社会选择探索向量上的已有理论探索。这一研究向量的理论从任何当今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视角来看均无疑代表了人类认识社会和自身的目前最前沿思考,且与经济学的制度分析的最深层基础密切相关联(这是我把他们的工作也视作为经济学的制度分析的主要理由)。笔者目前甚至乐观地估计,如果在这一研究向量中以哈森伊、宾默尔所代表的“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博弈论的交叉分析”与另一方面的“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博弈论”的跨学科研究汇融起来的话,这又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谱写并演奏出一首宏大与辉煌的“理论交响曲”,从而极大地推进人类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和理解。”

之所以摘录那么长一段,是因为个人对于像韦森教授的文本话语中所展现出来的厚重的学术穿透力,像何怀宏教授这样的对正义美好的生活崇尚、像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教授对自由民主的理性而温柔的认可与支持、像钱理群教授对生命的关切和对知识的渴求所呈现的高尚的个人品格尤为佩服,他们的精神与智慧必将永远的接续下去,徜徉于他们的文字中,我最为真切感受到的莫过于他们所严肃实践的一种生活理念,这是一种热切的关怀、是一种直抵生命深处的质问、亦是一种现实世界中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它们似乎与主流思维相悖,这种影响逐渐在我们这一辈的学子中发生,生根发芽,我们开始从无数年被灌输出来的满脑子“绝对真理”中走出来,开始接受世界的丰富性,这即是自由的开端。感谢他们这样的勇士。

二、考研院校选择

本科在北京,这个学校唯一让我眷恋的就是,他可能是全中国最幸福的院校,从学校出发去北大人大,半小时车程,清华徒步即可,那时候挚爱哲学,跑去北大人大哲学院蹭课,每个老师的课都会零零碎碎的听一点,北大戴锦华老师、人大周濂老师的课尤为喜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的课也去蹭了一学期,那时候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斗胆坐在第一排,捧着那本融合了脑神经学、认知心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新政治经济学》,扑面而来的知识模块,令人头晕目眩,结果便是全程睡过去的,万圣书园刘苏里称道他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文艺复兴式的知识人,考研完了再次拜读老师的书,书中呈现出来的渊博之魅让人瞠目结舌。北京最让人眷恋的便是这种藏匿在深处的知识图景,学识对撞的读书会、严肃学术的研讨会、陶冶人心的音乐会、感同身受的小剧场话剧,纵然周围是雾霾缭绕,但当你挖掘到内核,或许就再也不想离开。对北京的这种念想让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京的研究生院,考研之前,对高校的应用统计专业略微地进行了考查。

  • 人大:经济统计、精算、医学统计、国民经济这几块人大是老字号了,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最让我热血沸腾的是近两年刚开办的五校协同交叉培养大数据方向专业硕士,对于这个平台,袁卫老师有很赞的叙述:“5所学校参与培养,就是出于学科交叉的考虑。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的、应用的,理论和应用兼而有之,应用领域涉及卫生、健康、经济、社会、管理等,总体实力较强。而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家都知道,他们在计算机、数学和统计理论研究方面相当强,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前沿。中央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是财经类为主的院校,这两所学校侧重于应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面向经济、管理、社会这样的领域。他们和很多行业企业、金融机构有着密切联系。这5所高校分别属于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的高校和地方高校3种类型,各有特色,优势互补,能够建成一个很好的、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协同体。”所以,心里其实早就锁定这个了。

  • 清华:招生人数太少,信息严重不对称,也清楚认识到自己没那么强悍的能力,就没怎么考虑。

  • 北大:之前在网上看到北大444哥考应用统计的雄文,看得我是荷尔蒙暴增,一冲动就买来了所有的参考书,结果发现,专业课的难度自己很难把握。而且北大分数线蛮高的,几乎每年都在390左右。学长应该是毕业了,感谢他,因为我的很多经验都会参考他,当时是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拜读。给出他的经验贴链接吧:我的444分北大考研成功经验谈

  • 其他:考研帮有个帖子,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全国各考研院校的应用统计专业,大家可以参考下:应用统计全国高校分析

三、各科复习方法

3.1 英语

复习用书:

  • 扇贝APP
  • 张剑考研真题黄皮书
  • 张剑阅读理解150篇
  • 王江涛高分写作

复习方案:

  • 单词:没有用很厚的单词书,感觉会压垮自己,所以选择了app来背,一开始使用的是新东方的乐词,但是亲测效果不佳,后来经研友推荐上了扇贝的船,从此每天早上就开始打卡背诵,保证一个小时的量。特别要注意的是背单词必须要保持连续性,不能中间隔开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搁置在那里而不背单词了,每天背,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我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中间有段时间特别抵触背单词,荒了快一个月,结果就是做阅读的时候单词在耳边就是想不起来意思。到考研前要达到的效果就是看到一个单词就立马反应过来,背上三四遍之后就比较省力了,有的时候一小时可以背诵七百个,当然这是建立在前期不断反复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基本每个单词app都是依照记忆曲线帮你安排任务,所以也不用担心会漏背或者背不熟。

  • 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这三部分分值占的比较小,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个基本分数,所以就没太花时间在这上面,只做了历年真题里面的这些部分,然后看黄皮书的分析,掌握一些技巧即可。

  • 阅读: 张剑黄皮书系列的真题基本上是人手一册,真题的研究对于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少要保证两遍以上的联系和琢磨,网上都说英语考80分以上的都是真题研究了四遍五遍的,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阅读的正确与你对命题老师的出题思路的熟悉程度正相关,基本上每一类题都会有特定的规律性,只有当你顺应了老师们的思维模式,在琢磨选项的正误时你都可以类似于套圈子一样套进去,这正是真题的重要性所在,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思维模式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真题,任何模拟题都无法与之比拟。当然不是说模拟题不需要,在这里推荐张剑的150篇,还是比较贴近真题的,但他的功效仅仅在于提高对新篇章文本的适应性,在考场上难免会遇到和历年真题风格不一致的文章,这就是模拟题的优势所在,这本书基本涵盖了考研英语阅读出现率比较高的话题,你可以拿它当做拓宽英语话语体系的佐料。我当时是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这本书,每天下午四十分钟左右做两篇阅读,其他的时间研究前一天做的那两篇,一直循环下去。这里还要说下怎么研究模拟题和真题。拿到一篇文章,按照你的方法做完,然后就是挨个查单词,分析长难句,挨个解读选项和分析,自己从文中找出依据来,最好自己搭建一个文章的框架。

  • 作文:今年的作文幸亏了王江涛,一开始心存侥幸想背个模板就完事了,后来越来越不安,觉得模板作文我难以驾驭的好,如果成篇的万能句型上去,老师必然不买账,估计就是个低分的下场。当然如果真的可以把一个模板变通到炉火纯青,那也一样OK。但对于我这样四级飘过的,六级未过的naïve青年来说怎么会有那么好的英语修养呢,所以最最后一个月算是逼着自己按照王道长的指示安安分分的背诵了8篇范文,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只能这样。道长说了,英语作文看的是你的语言功底,只要和主题搭上边了,没啥语法错误,词汇量足够,还能写出漂亮的句型来,那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背诵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办法,踏踏实实的背诵、默写、仿写,王江涛在书里说的都很清楚。

  • 友情提醒:再一次华丽丽的证明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多么不堪一击,哈哈,我边上的童鞋老抖腿,以至于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要观察他的抖腿频率,这让我几近奔溃,没举报老师怪我太善良,结果就是做阅读完全不在状态,基本上就靠语感在做了,我谢谢他全家,我不造其他人被影响到没,怪只怪自己心理素质就像一块薄冰,一碰就会碎。故,学弟学妹们在考场上一定要杜绝这种危害社会健康的事情发生,一经发现,向朝阳群众学习,立马举报上级。


3.2 政治

考了68,不敢拿出来献丑,对于这种被人戏谑的学科,其实是拒绝介绍经验的,先说几个好玩的政治段子:“靠别人,你永远是右倾投降主义,靠自己你才是工农武装割据”、“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加,我愿对你说上一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我之间本无缘分,全靠党的章程死撑”、“别低头!GDP会掉!别落泪!资本主义会笑”、“想和你谈一场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恋爱,你却要我好好做自己的中国梦”。茶余饭后看点段子还是蛮有意思的。

复习用书:(按出场顺序排列)

  • 《思想政治理论考研大纲解析》
  • 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
  • 风中劲草《冲刺背诵核心考点》
  • 肖秀荣《命题人冲刺八套卷》
  • 启航《20天20题》
  • 肖秀荣《命题人形势与政策》
  • 肖秀荣《终极预测四套卷》、任汝芬《最后四套卷》、任燕翔《考前预测4套卷》

复习方案:

  • 9月5日-10月10日:九月份考研大纲解析发布,开始快马加鞭的看,一块让人厌恶的砖头,不过你还是得静下心来去啃,尝试着一字一句的过,网上流传着一张图,内容是这样的:恩格斯问大胡子马克思先生:“你在干嘛呢”。马克思心平气和的回答道:“管他呢,反正又不是我背”。中国学生对其抵触的心理可见一斑。但其实真正的马克思先生的思想很可贵,以至于20世纪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大师德里达在他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写道:“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只是在这个极权盛行的国度,马克思变成了鬼魂,笼罩这苍茫的大地,最后沦落为官方口腔,这才是知识分子真正的悲哀,依附于权力而放弃说理。言归正传,大纲解析的脉络其实是很清晰的,看不懂也没有大碍,拿出肖秀荣先生的《1000题》,看完大纲一个章节的内容你就要把《1000题》上对应的章节的选择题给做了,不要看书,把答案写在一张A4上,注意1000题是要做三遍的,第一遍做都会错的惨不忍睹,错了没事,切忌欺骗自己看看答案把错的题给改对了,因为学长就是这样喜欢自我欺骗的前车之鉴哈哈。马克思主义和毛中特部分或许会让你略微头疼,这种理论性质的东西充斥着新闻联播的气质,但也务必沉住气,到后面解决史纲和思修就是分分钟的事,在高中阶段谁都学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类的,学起来还可能会让你增生一些兴趣。在这里安利一部良心巨制《走向共和》,看完这部电视剧会让你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清晰的呈现,记得本科的时候看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看得我是心力交瘁,后经学长推荐才去看的这部戏,看完后再回头看那本书,不适感就下降很多。下一步要做的事很重要,就是把你做错的题目,从大纲解析里面找答案,用晨光彩色标记笔标注出来。好了这一遍下来,务必请你自己做一个粗略的知识回顾和框架的搭建,每个章节在讲什么内容,拿毛中特部分举个例子,第一章提纲挈领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毛爷爷思想和中特理论体系,也是同上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衔接,然后从第二章开始,分别是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第五章和第六章插播了总依据和总任务,因为接下来的是第七章改革开放了(1978-不知道啥时候结束),再然后是考研政治的重点,第八章总布局,这章内容及其丰富,包括中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紧接着就是祖国统一、外交国际战略,最后两章是建设中特的相关问题,总结陈词就是党好党棒棒哒领导好领导棒棒哒。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思维导图,带着这个脉络你可以顺利的进入到下一关,这些基础工作是为后期服务的。

  • 10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

  • 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编排和印刷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的细节之处可以让你真的佩服这本书的作者,跟进大纲,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你该怎么做呢?看,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我当时就有种心态,自己可以假装看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就必须要看透杨杰先生的《风中劲草》,两个时代的回响多璀璨。直到考研之前,你也不要放下这本书,看的遍数越积越多,你就会达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层次,就是合上书,你大概可以知道哪个知识点在那一页的哪块位置。我保持的速度大概是1天15页左右,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对了,这时候我还同时做了一件事,就是第一遍的时候只是把1000题上的每一道题都在风中劲草上标注,若是单选题第一题,就标注“单1”,多选类推,同时用彩色笔标注。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

  • 12月15日-考研结束:各种模拟预测题纷纷登场,这里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可以去学校打印店购买,便宜实惠,八套卷你都要当做考试一样对待,基本上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套,完成一套之后看下答案分析,纠错,在风中劲草上标注,如肖秀荣第三套第1题,就标注“肖8三1”。因为之前咱们已经完成了以下任务:大纲解析两遍,1000题两遍,风中劲草两遍左右,再加上不断的标注,8套卷就是检验你复习成果的最佳试题,肖秀荣老师编的资料都棒呆,个人灰常喜欢他的讲课风格,一口流利的方言普通话,考研期间要随时关注肖老师的微博微信,都是同步的,关注一个就可以,把它发布的一些重要文件下载下来,打印研究。八套卷你可以做两遍三遍,注意要举一反三,尤其是错题。然后过几天4套卷就会隆重登场,基本是人手一套,不要迟疑,买来赶紧把客观题做了,按照之前的流程对待客观题。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主观题,大家从开始到现在还没有接触过主观题,4套卷就是专门为了主观题准备的,如果你不想留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上(毕竟政治只有100分,数学和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那就建议你只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之前提到的启航20天20题可以翻翻,虽然好,但知识点太多,没时间应付,咱们把赌注押在肖秀荣的4套卷上,背诵的时候主要要挑关键词背诵,自己想法子变通式的背下来,切忌原封不动的机械背诵,虽然这几年老爷子押原题的能力衰弱了,但每年的知识点还是压得相当准的,当然像今年很多人说蒋中挺几乎全压中原题了,没怎么看过他的资料,不予置评。

  • 考场上:考政治的时候觉得选择题so easy啊,做到主观题,有点懵逼了,肖大大押中的题的答案全变成了考研的题干,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相关的知识点全答上去了,生死未卜的赶脚,有一道家庭美德的就全靠扯了。所以,我的复习方案可以给大家敲响警钟,要是想要考高分的,主观题也是要早点准备的,尽量多参考几个考研机构的预测卷,稍微整理下答题的思路,预防真题出现一些偏题。

  • 说在后面:考研政治的时效性特别明显,16年开了十八届五中全会,那么有关它的内容一定会是考研的重头戏,今年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有一定的体现,而且比重还不低。所以,形势与政治也要多加注意,有时间就多看几遍,尤其是考前那几天,加深印象,有的关键词列点背诵。肖大大解答过考研命题人如何出题:先确定要考的知识点,然后去报纸和杂志上找相应的材料。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知识点分外敏感,在不同的模拟题中间总结出知识点来。

  • 另外推荐几个不错的复习资料

    • 肖秀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图】,哲学的主观题就全靠这个资料来沥青脉络了。

    • 肖秀荣的【近代史时间轴】:把近代发生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有叙述。

    • 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八个附录:网上也有,可以看看背背啥的。

这样下来政治需要看的东西也蛮多的,时间要自己控制好,到了后期,专业课要背,英语作文要背,政治也要背,别被他们压垮,挺过去!

3.3 数学三

复习资料

  • 张宇数学三的视频课
  • 《李永乐复习全书》大红色
  • 《李永乐660题》
  • 《李永乐历年真题》
  • 40套模拟题(《张宇8套卷》、《4套卷》、《永乐6套卷》、《历年合工大最后五套卷》、《400题》)

复习方案:

  • 8月10日-9月1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看张宇的视频,他的整个讲解的框架体系蛮成熟的,按照他的指示把笔记全部抄下来,然后自己尝试着背诵,这样下来就可以搭建起数学三的整体的脉络,知道要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个人认为这个框架的搭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帮助你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面对你所遇见的各种题型,而不至于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无法自拔,它就像在你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份详尽的探险地图,遇见一个题,你可以将其归入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的训练增加之后,对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将知识归整而不是碎片化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一个成熟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如此,麻省理工大学的数学大咖林达华在讲解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然脑海中有这样的一个完备的详尽的清晰的图景。
  • 9月1日-10月15日:进入考研攻坚期,复习全书是必备的,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也象征性的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看10页左右,消化不了太多,一些原则:1、必须自己拿笔写,切忌眼高手低以为看看就会了/2、切忌还没怎么思考就看答案解析,不会做没事,自己思考的过程尤为关键,在每道题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推算过程以及这道题的关键之处、3、琢磨好久都搞不明白的,可以询问大神研友,或者自己做个标记,以后来解决(我后来忘记我曾经有不会的题了,就是这么大马哈)。数学其实有点像练书法,一开始可能你的水准只能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还只能学个皮毛,但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会形成自己的笔法(数学思维方式),在之后对于从未涉猎的新帖(新题型)也可以驾轻熟重。

  • 10月16日-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了之后,一本虐人无数的660题登场,别以为他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锤炼过得,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他的题目的设置真的恰到好处,细细的琢磨每一道题的精髓,虽然真题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难度的,关键的是思想方法。我大概刷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又忘记回过头去考虑了,这就落下不少病根, 所以建议复习的早一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 11月11日-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清晨开始,我拿起了真题,花了十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卷子,因为很多题其实在你做全书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了,所以其实真题对于真实水平的评估还是有很大偏差的,对完答案,订正,错的题的解题思路思考一遍就完事,当时的分数基本保持在120-140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失常,第一,历年真题相对于之前的训练还是简单一些的,第二,平时的训练不紧张,三个小时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的,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盼着可以做数学真题了,就像恋爱一样。

  • 11月20日-12月23日:接下来来到了我个人最为推崇的一种方法,就是数学套卷模拟,在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所有的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无法覆盖每一个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写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让你随机的复习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遵守几个原则:1.三小时一套,时间到了就停止答题,然后根据答案自己批分数。2.必须严格遵守考研数学设定的考场规则,不能看书,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询问学神研友,不能嚼口香糖。3.交叉训练法,每个老师出题的风格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这样循环着做,可以增强你的适应能力,亲测有效。至于该做哪些模拟题,我推荐的都在上边写着,这个方法也是借鉴北大444哥的。为什么要建议这个办法呢,因为考研数学今年风格大变,像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都是很难遇到的,那怎么办呢,就是不断地训练模拟题,不断地遇到新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且这样的实战模拟也会让你开始意识到考场上的时间分配是何其重要,3个小时,挑大肉吃,有的是在太难的,抛开也无妨,考场的战略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的。此外,你的书写也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训练,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都提供了和考研一模一样的答题纸,不要大手大脚的乱答题,解题的条理性要注意。合工大的那几套题真的很不错,今年在考场上做高数的时候相当顺利的原因就是这些题型基本都在那15套卷子里遇到过了,所以,直到高数大题做完,我只花了1个小时20分钟,最后剩下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但是,我真是个天生的考场悲剧制造者,详情见下。

考场上:

  • 因为考研期间基本上很少运动,打个球跑个步都是奢侈的不行,散步也成了浪费时间的活儿,后来自己也尝到恶果了,我的小心脏承受不住了,有时候会突然之间心跳加速到200多次每分钟,去校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说是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吓得我够呛,问医生为啥,他说是我的心脏短路了,很多时候是因为焦虑不安或者过度兴奋造成的,好吧,那时候都到了考研的冲刺期,我也只能硬挺着,反正医生说没什么生命危险,然后就听到了考研的那天。在考研数学的考场上,我因为一个小时十分钟就完成了高数部分,high的不行了,一兴奋,犯病了,心跳开始砰砰砰的上去,以至于我无法正常答题,短时间治愈这个病的办法就是蹲下去深呼吸,于是我就申请去走廊自己做深蹲,然后深呼吸,深蹲深呼吸,当时真的快要奔溃了,以为这场试就这么完蛋了。深蹲深呼吸了好久,大约过了十五分钟,还是没有恢复过来,感觉真的没救了,老师也一直在边上看着我,该咋办,我的天哪,情急之下我开始捶自己的胸部,一锤倒是好了,但是背部还是有明显的不适感,总觉得有东西在怼我,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勉强答完了题,再加上线代和概率题和之前的训练风格太不一样了,我就有点崩溃了,连时间都看错了,原本是11点半结束,我却以为11点就结束了,情急之下把线代大题答得满卷子都是,感觉都看不清楚了,菩萨保佑吧,希望老师可以手下留情。所以,从我身上可以吸取的教训就是平时要注意身体,有时间就去跑跑步打打球,千万不能输在身体上。最后数学考了121分,也算是谢天谢地了。

3.4 432统计学

复习用书:

  • 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经管类)
  • 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
  • 王燕 《时间序列分析》
  • 何晓群《应用回归分析》

复习方案:

  • 贾俊平《统计学》:一开始看的是第六版,作为门外汉的我觉得这本书还是蛮简单的,因为之前学过数理统计的一些课程,所以理解起来也不难,而且框架体系也比较清晰,基本上一个章节一天就OK,看了两遍,然后整理了自己的笔记。后来了解到原来第四版的内容更饱满一些,就把第六版没有的内容补看了下,做了笔记。而且今年出事的时候出了一道实验设计的题,最后阶段预测的时候是万万没有想到会出这个题,所以,建议看第四版,内容全。但我又比较喜欢第六版的表述,两本结合着看吧,但是第六版上没有的内容一定要补全,像实验设计、哑变量、指数平滑、主成分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这俩个属于多元统计分析)都要添加上去。非参数统计我看了一遍,整理了下笔记,稍微背诵了下,不过复试的时候有人被问到了,所以也要好好看。复试的时候老师问了我关于哑变量的,幸好看了第四版。

  •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说实在的这本书写得像哲学,感觉是直接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很多表述没有那么通俗易懂。我只看到了第八章典型相关分析,真的很难说会不会考之后那几章,就目前来看是小概率事件。这本书最关键的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分析步骤和以及去对应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去死抠推导过程,这不是432需要重视的,但是对于理解还是有帮助的,有兴趣的可以推推看。16年没考这部分内容,但不能预计17年会不会考,要复习的全面一些。一些问答题都要结合历年真题自己根据课本进行总结。

  • 王燕《时间序列分析》:这本书的编写就相对好得多,条理很清晰,思路引导很顺畅,一些例题也比较易懂,重点是各种预测描述模型,今年考了一道08年学硕考过的题:有趋势有季节变动可建立的模型,写出模型形式并简要说明。可见学硕的历年真题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之前也考过差分运算的,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种细节,但是这本书里面的例子特别好,几道题对应相应的知识点,只要你一点点看下来理解了,然后把笔记整理好,后期再背诵下,应该没啥问题。

  • 何晓群《应用回归分析》:一直以为何晓群老师是个女老师,后来复试的时候才了解到并非如此。这本书写的也很有条理,多重共线性的后果诊断处理已经多次考到,自相关性和异方差还没出过,今年考了一个判定系数的解释,当时预测了几道觉得会考的题,里面就有判定系数和回归模型的综合评价,初试的时候就考到了,这个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尝试的方法就是在考试之前,自己预测一些题,自己给自己出题做,涵盖面广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 关于真题:真题强调上百遍都不夸张,他对于你复习的方向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当时的做法就是把真题整理成八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一: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专题二:统计量与抽样分布》、《专题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专题四:分类数据分析》、《专题五: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专题六:回归分析》、《专题七:时间序列分析》、《专题八:多元统计分析》,学硕和专硕的历年真题都要整理分类,基本上人大每年考的都包含在八个专题之间,你需要做的就是自己认认真真的从课本上找出答案来,然后总结一遍,一些学硕要求的比较偏数理的可以忽略,需要明确的是,重点一定会反反复复的考,而且乐此不疲,像今年时序和回归的题都是曾经考过的,几乎一模一样。

  • 关于笔记:自己整理的笔记的字迹一定要清晰,条理要很清楚,但这是建立在你把书看了几遍理解透了之后才可以做到的事,当然一开始不理解,到后面反复的背诵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了。当时我是和真题一样分了八个专题,参照人大大数据陈思聪学长的笔记整理了手写的笔记,学长的笔记结构完整,内容完善,当时是如获至宝,每天看着它整理自己的笔记的心情相当愉悦,对我的专业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谢谢学长。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对知识的首次记忆有所偏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已经完全理解了其确切的意思,但其实当我在复试复习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往往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此时的知识域相对来说也会完善一些。

  • 关于背诵:心理学中有一个广为认可的记忆机制,即: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诸如对一个原理的发散性理解、当时联想的事物的多样性)一并编码进入记忆中,能否长时间的保持知识的新鲜感或者说在大脑中的活跃度,取决于这些线索是否足够丰富,这就为理解记忆提供了有力的证词。贯彻于专业课的背诵上,其实各个统计方法知识中包含了精确的概念、严谨的逻辑、一般的原则、生动的背景等无数的记忆线索,而并非是孤立的、任意的文本序列,各个点之间具有并列、递进、相互排斥的种种关系,推导和演绎出这种联系,从而由点到面,搭建成一个大的框架体系,就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思维导图,如此进行下去到考研前几天可以看着那张大的框架图自己逐条背诵,口头表达可以和原文范本有出入,但是关键词必须要锁定,大致意思要接近。

  • 其他:大家如果有专业课的问题,可以向我询问,我尽力解答。最近也在恶补专业知识,毕竟是跨专业,害怕一进人大就被各路大神碾压,大家互相学习吧,或许我的专业素养还比不上学弟学妹呢。和考研小伙伴一起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伙可以加进来在群里分享应用统计的资料、讨论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享考研路上的酸甜苦辣,啥啥啥都可以。因为微信群已满100人,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zhanghua63170140,拉学弟学妹进群。

四、QA

师妹皱着眉头问:

师哥好,我也想考人大统计,本科统计,但只是普通一本。旁边人都说人大太难考,因为我是师范学校,而且我们数科院好几年没有人考到人大,感觉挺迷茫的,也不知道该不该换个学校,但是总觉得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能考上我不能啊?

师兄皱着眉头答: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决策往往会倚赖过往的历史经验,就像你所述的,你所在的师范学校的数科院没有人考入过人大统计学院,看到这么惨淡的景象,畏惧心理在所难免,既然他们已经为你趟过这条深水,且已证明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那为何我还要继续当做下一个被湍急的河流卷走的“微弱的个体”呢?且不说投入进去的时间成本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给自身带来难以计数的艰难险阻,万一这一年的所有努力在成绩出来的那一刹那都付之一炬,名校梦从而化为泡影,岂不是做了一次失败的买卖吗?

可我想告诫你的却是,人大必须要去考,而且要义无反顾的前往,不要有所畏惧,从你的描述中得知并没有太多的现实因素的阻挠,你仅仅在惧怕强大而无耻的经验施加在你身上的不能承受的阻抗。先说说你会在这条幽深曲折的路上看到哪些曼妙的风景,你或许可以涉猎到从未踏入的知识盲区,当你被无数的知识模块所充盈,你会感受到这样的缓慢累积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愉悦与渴求欲的满足,我们时代的知识分隔已经异常凸显出来了,每一个领域会将拥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而当你掌控着庞大细密的知识网时,你便拥有了铠甲,他将带你在众人面前展示话语的力量,那种力量就是需要这些知识来支撑的。其次,你可能可以收获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的延伸将你的诉求与宣告呈现在他们面前,就像现在我正在尝试着与你促膝长谈一样,也必定会有无数的这样的人尝试着与你建立精神上的关联与挂钩,你们摸索着同一片黑夜,也凝望着同一片蓝天,为这笃定的信念挥汗。你要坚信,总有一天,你会与你精神气质相合的那些可爱的人相聚,就像家人一样聚在一起,所以,不要抗拒孤独,那仅仅是你还没有那样强烈的遇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将迎来新的人生,你说你想考人大统计,我相信你的内心必然会有一股洪荒之力在不断地催促着你,会有一种声音在耳边呼唤你,那便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这样的声音会在你颓然之时支起你的躯体,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的贫乏无趣都驱散不了这种称之为信仰的东西,只要你持续地温存这样的声音,去战胜所有的困惑与不安,正是这种不甘让我们变成一个撑起自己所有维度的勇士。是的,你会变成一个勇士,即使被现实迫害的遍体鳞伤,你也依然可以坚毅地挺立原地,然后,舔舐自己的伤口,继续热烈地往前走。那种热烈,只能自己亲手栽培,别人无法给予,你也不能凭空取得,那是一个个白天黑夜的伏案所换来的最盛大的生命花园,你要在漫长的年华里种上玫瑰、植入梧桐、嵌进宝石,让它灿烂的更彻底点吧,即使荒败了,也要在极度的繁盛中逝去。


酷酷的师弟问:

师兄,我是跨专业,感觉对专业课比较迷惘,不知如何下手,可不可以建议一个比较摸得着套路的专业课复习方案呀?

严肃的师兄答:

432统计学复习流程建议

  1. 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圣才《贾俊平统计学 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花费2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全篇阅读,不遗漏任何一个点,包括概念、公式、解释、注释、表格、图片、例题,每一个字都要盯上至少一秒钟。每看完一章节的所有内容之后,在A4纸上写下课后思考题与练习题的答案,可以翻阅课本,但必须要自己动手整理归纳或者解答一遍,切记眼高手低,能写入教科书的例题就必然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可以帮助你梳理课本知识,也可以帮你抓住章节重点,整理这些问答题和计算题的过程也是再一次深入理解知识点的过程,绝不可废弃之。课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的答案可以在圣才出版的《贾俊平统计学 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找到,我只找到了第五版对应的(一共331页),已经上传到网盘里。大家也可以参考人大配套的学习指导书,网上可以买到。这样一遍下来对这本书的框架有一定的了解,强烈建议看完每一章节之后画一张框架结构图,理清知识脉络。重点章节是”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这两个章节联合起来会在真题中考察一道大题);第6章,统计量概念和中心极限定理是重点;第7-13章,所有的都是重点。第1、2、5、14章可以粗略看一下,非重点。
  2. 贾俊平《统计学》第二遍:第二遍依旧要有如第一遍的细致程度,且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争取可以简单的使用自己的话简述一遍,同时要开始做笔记,按照书本的结构组织笔记,且必须要把这本笔记当做是一样艺术品,用心编排、用心写字、用心画图,重点分明、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切不可潦草糊弄过关,这本笔记是你在日后的复习中常常会碰面的,翻阅起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而且看起来愉悦舒心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切勿盲目求快,做笔记是一个梳理知识点、更深入理解知识点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抄一遍了事对理解没有丝毫的助益,下笔之前想明白这句话所指涉的是什么、是否还存留我尚未领会的含义、我能否清晰的在脑海里梳理分析流程等等等,这些都可以增益你对细节的深入探索,慢工出细活,相信我,循序渐进的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效。同时这一遍笔记要把管理学第四版中出现的新知识补充到笔记中,其中的新知识点包括:正态性的评估、实验设计、哑变量回归、非参数统计(注:时间序列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的部分内容会在其他两本书中会详细展开,不添加进去也无妨)。

  3. 《应用回归分析》:这本书囿于时间只看了前八章,也就是到主成分回归与偏最小二乘估计这一章为止,因为在《统计学》书中已经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加上《应用回归分析》书中的推导也不是特别艰深,基本上每一步思路都很清晰,大家可以尝试着推导一遍,加深理解,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诸如违背回归方程基本假设条件的三种情况(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影响、诊断、处理这类偏向论述、步骤与原理的知识点,所以,如果推导有困难,也不必强求。但其实后两章的非线性回归与定性变量回归模型也比较容易理解,虽然初试考察的概率不大,但为兼顾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复试的时候有可能被老师问及,看一下肯定是有好处的。这本《应用回归分析》也是要看一遍,再做一遍笔记,做笔记的方法与上述一样,不再赘述。

  4.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这本书的条理狠清晰,大致就是平稳时间序列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分析和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分析三块内容,考试重点在于若干个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结构与性质,譬如AR模型、MA模型、ARMA模型、ARIMA模型、指数平滑法、分解模型、含哑变量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等等,要搞清楚每一种模型所适用的时间序列类型、模型中每一个参数代表的含义以及分析的思路与步骤,其他的重点包括差分运算、一些基础的概念等。最后一章考的概率不高,但时间序列最后一章内容在时序分析所占地位是很高的(虚假回归、单位根检验、单整与协整)要是想扩充知识点,,也建议看一遍。同样,整个过程也是看一遍书,整理一遍笔记。

  5.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必看,后几章个人认为考的几率不大,看个人时间分配。重点考点是这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过程细节、重点性质之类的,历年考过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相关内容,考的概率蛮大的,绝不能弃看。过程还是一样,第一遍,看书、理解、适当推导,第二遍,做笔记,再次理解,加深印象。

  6. 八个专题整理:这是学长根据历年真理的考题分布情况总结出来的八个专题,已经在上述的复习中有所呈现,依次是:“专题一: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专题二:统计量与抽样分布”;“专题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专题四:分类数据分析”;“专题五: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专题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专题七:时间序列分析”;“专题八:多元统计分析”。几乎每一年都是在这八个专题中抽取七个专题的知识点,例如2015年432真题的排布分别为:第一题属于专题一(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第二题属于专题四(分类数据分析)、第三题属于专题五(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第四题属于专题八(多元统计分析)、第五题属于专题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第六题属于专题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七题属于专题七(时间序列分析)。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他年份的分布学弟学妹们也都可以总结一下规律,有助于自主预测考题。大家可以以这个思路去归纳整理自己最终的一份笔记,八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要有结构框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每一个专题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一专题的课本内容有序的整理;第二部分:重要问答题整理;第三部分:属于这一专题的真题整理(每一道题的答案一定要完整有序地整理);第四部分:这一专题的思维导图)。整理完这份专题笔记之后时间也就剩下一个月左右,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背背背,当然要理解地去背,把笔记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背到滚瓜烂熟,背到天昏地暗,到最后阶段会特别难熬,英语作文要背,政治大题要背,专业课要背,抗住压力就是了。


可爱的小师妹问:
你的专业课思维导图咋搞咯?还有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怎么分配?难点不懂怎么办?师兄你有笔记吗?:

依旧严肃的师兄答:

这八个专题的思维导图我已经整理完并放置在百度云群里了,这里给出百度云链接,人大432专业课思维导图 密码: pwu9。当然思维导图要随时自己更新,如果自己觉得需要补充的,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添加。要想使这个思维导图的效用最大化,就得把框架熟记在心中,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会有帮助的,会让你的答案有结构有条理,列点回答更加轻松自如,不知道怎么把题目答得全面闪亮?只需把思维导图的一个个点用书本的内容或者你整理的笔记来填充就好啦。不过,话说在前头,理解才是关键。它只是一个框架工具,核心在于知识点。

时间怎么分配呢?:基本上每天我都会花三个小时复习专业课,有的时候白天数学的任务没完成,也会适当压缩专业课的时间,大致的时间安排是《统计学》阅读及笔记25天、《应用回归分析》阅读及笔记20天、《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阅读及笔记20天、《多元统计分析》阅读及笔记20天、《八个专题整理》25天、背诵30天。

难点不懂咋办办?:在多元统计分析或者时序分析中会出现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诸如推导过程和计算证明,这些确实不是432统计学的考察重点,但是如果不搞清楚这些,对知识点就会感觉隔着一层迷雾,无法透彻地解析整个过程总会叫人不爽快,不求甚解是深层次理解知识点的大敌。但是,时间所迫,实在搞不懂这些玩意儿咋办呢,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可以大概的知道这个推导是在干什么以及它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也足够应对432统计学了。

学长你有笔记吗?:哈哈哈,到最后了学长要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了,简要说下学长的专业课笔记,笔记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前六份都是亲手整理的,就是依据上述的复习过程一步步整理下来,并且经过了精心的排版,保证大家的用户体验一级棒。如果想深入了解资料的细节,可以私聊学长,随时等候你的到来。欢迎添加个人微信:zhanghua63170140

五、复试攻略

5.1 经验之谈

先凭借自己的记忆简要说说复试的整个流程

第一天

英语笔试(50分):

一张卷子上有两部分考题,其一为听力,其二为翻译。

听力部分:依照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把2005年至2016年所有的六级真题的听力部分拿出来,每一年的听力大概都听上两三遍,仅仅包含听力选择题,不包含听力,直接记答案,直至不听就可以直接把答案写出来。我记得去年有一个哥们并不知道听力的这个套路,最后因为复试英语挂了,而被刷下,好遗憾的,大家引以为鉴。还有一个就是,复试听力应该会和历年真题的某一年的某一张卷子的听力部分一模一样,而不会有任何顺序的变化或者很多年的题拼凑在一起,想想也是,要是学校变换题的顺序,听力录音就得自己搞了,工程量虽然不大,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翻译部分:两道题,英译中,中译英。出卷子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难题,就是英译中的题是中译英的答案,这可如何是好,到底是按照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写上去呢,还是有创造性的自己翻译呢。我选择了前者,英语蛮差的,就没有自讨没趣了。最后得分也没有特别离谱。今年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吧,要是再出现,我觉得这老师肯定是喜欢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创造性。

专业课笔试(100分):

七八道简答题,出题风格和初试几乎一样,最后那道题,如果非统计科班出生的很难答出来,考的是数据挖掘里头分类器组合方法之一bootstrap(完全不知道是个啥),具体什么题我忘记掉了。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考完了然后回忆下来的,这几天我找找看。至于怎么复习,依今年初试的专业课风格来看,会相当注重很细的知识点,大家基本按照初试的复习感觉来吧,加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细节,补充到思维导图上去,分成几个专题来背。那时候复试复习的时候相当迷惘,也是费尽了脑筋去找题,后来是从我的冤家学长小杰克先生那里获得了一些往年真题,才不至于瞎搞。还有,初试成绩出来了,大家可以在群里面找同样进复试的小伙伴,结伴复习,可能会更明朗一些。


第二天

英语面试:

当时是把专硕学硕安排在了一个教室里候试,进去之后,老师会安排面试的顺序,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分开进行。有的人可能两场都安排在早上,也有的都安排在下午,也有可能早上下午各安排异常,这样就相当煎熬了。等待的过程很漫长,大家都静坐,没有人交头接耳,气氛很紧张。

英语面试的内容大概就是,进去之后,老师会让你抽一道篇文章,然后让你完整的念一遍,完了之后提问另三个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问题都比较简单,比如说这篇短文的主题是什么?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所以你要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些许,不要一股脑儿读了一遍就完事。这一步结束之后,老师会让你自我介绍下,这个自我介绍提前准备好,两三分钟。说下自己的简介,兴趣所在,本科学了啥,做过什么统计相关的,会什么软件,为什么考人大统计等等,简单说说。自我介绍结束还会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下你,比如你对哪一门专业课最感兴趣?你学过哪几门专业课?注意用英语表达,我好像突然之间还真想不起来这些词,所以提前准备下好了。

专业课面试:

进去之后,同样是抽一道题,题目涉及统计各方面的内容,也基本和初试的内容差不多,但是有小伙伴抽到了国民经济和抽样的题,复试前攒下人品应该就不会抽到了(希望是如此)。回答之前要在脑海里清晰的列好点,要回答几个关键的点。老师们会根据你的回答扩展提问,也都是课本范围内的。能答上来就答,不会的话就实话实说好了,老师也不会为难你。抽到国民和抽样的题,不要慌,老师一定要你说点啥的时候,咱们虽然没有学过(时间充裕的觉初试分数处在边缘的同学可以提前看一下这俩本书,我也没看过,据说知识点很多,短时间内很难攻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答一些也蛮好的。

接下来是自我介绍,和英语面试一样,介绍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兴趣,做过什么小项目,为什么考人大统计,会什么统计软件,将来想研究的大致方向。自我介绍完了,老师会根据你的介绍提一些问题,所以你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尽量往自己掌握的比较好的方向引。五个老师面试,我的感觉应该是属于同一个研究方向的老师会在一起,有的运气好的,可能你个人的感兴趣的是数据挖掘,而这五个老师恰好都是来自精算教研室,这样就不至于问的太深。当然,老师们都是涉猎广泛的,我们那点三脚猫功夫很容易就露馅了哈哈。

5.2 复试资料集合

  • 六级听力:搜一下APP就好了,这个是我当时用的,也可以用其他APP替代。

  • 翻译:不知道什么资料好,用初试真题的翻译部分训练也行。然后再背背单词啥的,不至于到时候遗忘了。

  • 专业课笔试面试: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F0VQA 密码: sxub

5.3 其他学习建议

所以,在复试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除了复试内容之外的学习任务,比如学点R语言、学点算法啥的,我在下面列出大家可以自学的东西,基本是大数据班会学的,大家在毕业设计之余或者实习之余可以一步步的学,我也只是个初学者,只能推荐一些我觉得相对比较好的资料和教程,当然也结合了其他的学长学姐的建议和网络的推荐。
复试前不用把所有的都学了,但建议把R语言看下,那样面试的时候就可以突出你学过以及会R了。人大是R语言国内的开山鼻祖,每年的R语言会议都会吸引数据分析界很多大牛来讲演。我觉得这些可以放到复试之后,那么长一段时间,找个实习啥的,有空的时候学学。

R语言

  • 《R语言实战》:从基础开始讲,基本涵盖了R语言基础的内容,因为研究生很多作业都会用R来实现,提前学会了,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上手了,不至于像我们这一届蛮多人都是重头开始学R。
  • 薛薇老师《R语言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这本书是薛薇老师上课的教材,我个人觉得写的很好,而且老师的讲课水平很高,会把一些艰深的算法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讲授出来。里面用R语言实现算法,课堂作业也会让你用R实现,所以,提前学起来很有好处。需要的数据集在下面的链接找

PYTHON

SQL

  • w3school的SQL教程:SQL入门很快,基本上几天就能学会,基本的语法在下面教程里有

Linux

机器学习算法

六、写在最后

这一路下来,感谢的人很多,人大陈思聪学长(见过学长本人,沉稳贴心哈哈,考研的时候不会的题去问他都会耐心解答),小杰克学长(这个群真的建设的太赞了,复试的资料是向学长要的,帮助很大),老胡学长(最近给我发了好几本砖头书,全英文版,据说是装逼神器),以及在中海洋读研的王淼淼童鞋(跨专业考统计真心不容易,磕磕碰碰了很多次,王淼淼鼎力相助;我后期整理了一个专业课思维导图,也是王淼淼给我的灵感),在幼儿园种花种草的冯涵小朋友,三个考研小伙伴大象、赫姐还有小姨妈(每次拿小姨妈开玩笑真的屡试不爽),还有强悍的北大444哥(他的经验贴真的是棒呆)。最后想感谢的是我的女朋友,她脸上的笑容总能够化解我的忧愁与不安,每次复习到夜深,想起在这座城市的另一边有那么一个人与我一同牵手向前,就会充满力量。

在本科期间,我们所接受的更多的是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到了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准备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更高层次的目标便是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而达到如此境界的来源正是你对知识的渴求与不断地追索,你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面,而渴望搭建更坚固的知识架构。我们不能功利的对待这场磨练你意志的战役,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获取更多外在利益的工具,虽然确实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这样的动力绝对不会持久的催促你往更高的知识领域探索。

很多人在中途放弃或是马马虎虎的应付,就是自己内心缺乏行动的信念支撑,倘若只是觉得考上研就一劳永逸了,就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厚重的时间成本了,因为,考上研只是一个起点,更艰难的路,在前方。

祝愿学弟学妹可以在考研路上发现更多的风景,顺利考上人大。



应统联盟


连接十万名应统专业同学


阿药算法


打通算法面试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