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保障凌驾于自由之上,这是可悲的选择。这很奴性。你得注意每一个逗号,作家的标准越高越好,一点也不用担心你会太执着。我喜欢执着的人。执着的人会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你要放慢速度,而不是加快速度。会让写作变容易的东西,你是最不能要的。
2023.11.07
歌尔德蒙
歌尔得蒙很愿意理解自己朋友的热诚,甚至愿意陪他一起做。自从恢复健康以后,他的直觉敏锐多了。对于自己的前途虽然还毫无所知,但他已十分清楚地感觉出来,并且因此常有些惶恐:他的命运已经安排定了,一个天真无邪、宁静平安的时期一去不返,他的身心全都紧张地为未来做好了准备。经常地,这种预感令他神往,使他长夜无眠,就像害着甜蜜的相思;经常地,这种预感又显得阴暗,使他觉得压抑。他久已失去的母亲回到了他身边,这是至高无上的幸福。可她的召唤将把他引向何方?引向动荡,引向纠葛,引向困厄,或者引向死亡。她不会引他走向宁静,舒适,安全;不会引他进入修士的斗室,终身过修道院生活;她的召唤和父亲的那些告诫水火不容,而这些告诫却长期被他误认为是自己的愿望。从这样一种经常是强烈而可虑的感觉中,从这样一种犹如切肤之痛似的灼热的感觉中,歌尔得蒙的诚笃获得了滋养。他反复长时间地祷告圣母,向她倾泻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情。可是,在祷告结束时,他却每每堕入一些他如今时常经历的奇特而美妙的梦,一些在大白天和半清醒状态下做的梦,他梦见他的母亲,他自己的全部感官都投入了活动。梦境中,母亲的世界用香气包围着他,用谜一般的爱抚的眼睛迷离地睨视着他,如同大海似的低吼着,发出宛如来自天国的私语声,跟母亲哄孩子的歌声一般毫无内容但却充满情意。这时他舌头上尝到一种又甜又咸的味儿,丝一般柔软的秀发拂动着他焦渴的嘴唇和眼睑。在母亲的世界里不只有全部的温柔,不只有蓝色的慈爱的目光,不只有预示着幸福的和悦的笑容,不只有亲昵的抚慰,也有一切恐惧和阴郁,一切欲望,一切罪孽,一切悲苦,一切的生和一切的死。
纳尔齐斯 >>>>>> 歌尔德蒙
- 我所谓清醒,是指一个人能凭借智力和悟性,认识并支配自身,认识支配他内心深处非理性的力量,以及冲动和弱点。对于你来说,与我相好一场的意义就在于你将学会也这样做。歌尔得蒙,在你的身上,精神和自然,意识和理想,彼此都相距太远。你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它却在你心灵的深处召唤着你。你将一直为它所苦恼,直至听从它的召唤。够了!刚才已经说过,只有在清醒这一点上,我比你强;我比你优越和对你有用的地方,就在于此。在所有别的方面,好朋友,你都胜过了我——特别是一当你认清了自己以后,更是这样
- 像你这一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感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比起我们其他的人来,比起我们崇尚灵性的人来,几乎总要优越一些。你们的出身是母系的。你们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我们这些崇尚灵性的人,尽管看来常常在指导和支配你们其他的人,但生活却不充实,而是很贫乏的。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爱情的乐园,艺术的美丽国度,统统都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星;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年男子……
2021.6.21
- 学会从那些你不同意、甚至冒犯你的人身上学习,看看你能否发现他们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充满激情可以提高25点智商。
- 永远要有一个deadline。deadline能够排除不相关的东西。避免追求完美,你必须追求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比完美更好。
- 不要害怕问愚蠢的问题,因为99%的情况下其他人也想问同样的问题,只是因为尴尬而羞于提问。
- 善于倾听是一种超能力。倾听你所爱之人的时候,多问问“还有什么?”,直到他们倾诉了所有。
- 一个值得追求的年度目标:充分学习一个领域,以至于你无法相信一年前有多么无知。
- 感恩能带来其他的美德,感恩是一件你可以练习的事情。
- 没有什么是美食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吃顿好的对于巩固老朋友和结交新朋友都很有用。
- 不要相信万能胶
- 经常给你的孩子朗读书籍,能够加深你们之间的羁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 不要借贷消费,唯一值得借贷只有一种情况,购买房产这种交换价值极有可能增加的东西。大多数东西的交换价值极有可能从你购买的那一刻就会开始减少或消失,不要因债致贫。
- 专业人士和新手的区别在于,他们知道如何从错误中优雅地走出来。
- 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才能让人信服。
- 不要当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人,与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交往,并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是找到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聪明人。
- 交流的“三”原则,要找到真相,让别人比他们之前说的更深一些,一次、两次、三次重复这个过程,第三次你就接近真相了。
- 别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
- 所有人都害羞。别人在等着你介绍自己,等着你给他们发邮件,等着你邀请
2020.10.27
// 金钱是好的吗? //
西美尔指出了金钱引致的更为根本的现代性痼疾──生命感觉致命的萎缩。“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由此就产生了现代生活常见的骚动不安和狂热不休”,然而,在个人灵魂的最深处,却是对生命本身的无聊感。
现代人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自然魅力,反而看重自己的感官刺激,不再看重自己的灵魂拥有什么、自己的生命感觉如何,而是看重自己和别人拥有什么东西。这就是西美尔意义上的异化:“假如生命缺少内在差异,以至于人们害怕天堂里持久的幸福会变成持久的无聊,那么,无论生命在何种高度、以何种深度流淌,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空洞和无谓”。
他们喜欢追求种种伪造的理想︰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理想中,生活的所有实质内容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地空洞,越来越没有个体灵魂的痕印,生命质地越来越稀薄,人的自我却把根本不再是个体生命感觉的东西当作自己灵魂无可置疑的财富。就像书写本来是一种体现个体生命特性的形式,自从有了打字机──如今有了计算机,书写摆脱了个体性,成了“机械的千篇一律”。技术代替了感觉,也把个体灵魂的生命气息从生活中驱除出去了。西美尔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纯粹审美态度的个性人物会对现代深感绝望”,为什么“关心内心救赎的人的灵魂”总是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总是神经质紧张兮兮地活在大城市中。
金钱可以使人的个体感觉的对象范围大大增加,但金钱也使生活中的诱惑无限地增多,轻易地占据了个体的感觉中心,让个体以为任何满足自己愿望的机会都近在咫尺。货币本来是一种获得其它东西的纯粹手段,是“通向最后目标的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生活中却成了人的目的意识本身──人们的追求意识在通往最后目标的桥上停留下来──昆德拉式的自由主义伦理美其名曰:最后目标根本就不见了。
// 金钱作为支撑的一部分 //
货币经济对于现代生活感觉的影响,在西美尔看来,绝不仅是负面的。固然,物性文化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变得凌驾于具体的个体灵魂的文化,不过因为文化生产的技术性和物品化(本雅明所谓文化的技术复制论来源于此)使得文化的客体形式更加具有自主的封闭性。“这种形式上的自主,这种将文化内容统一为自然关系的一个对应形象的内在压力”,最终是通过货币得以现实的。但货币经济也支撑着主体精神的潜力,促成了个体自主性的提升和自我发展。“货币好比血液,连续的流动渗透到肢体的所有末端,均匀供养所有的末端,从而担负所有功能的统一”。货币介入了人与物之间,人才成为一种“抽象的存在,一种不再直接考虑事物,也不再同它们有直接关系的自由存在,没有这一点,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有某种发展机会”。
// 搞错了幸福 //
现代人把自己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赚钱,当作人生首要的追求目标,以至于以为生活中的所有幸福和满足都与拥有一定数量的金钱紧密联系在一起。金钱成了个体和自己的愿望之间的中介,人们就以为幸福更容易了,“随着对幸福的接近,对幸福的渴望也不断增长。点燃我们最大的渴望和激情的并非遥不可及和禁止我们涉足的东西,而是我们暂时没有拥有的东西”。无论社会主义伦理还是自由主义伦理,作为现代伦理,它们都根本搞错了什么是幸福。
// 生活感受 //
现代性问题的要害在于人的生活感觉的品质: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独特性质不再有细腻的感受能力,用平泛一律的方式去感受一切。所谓西美尔社会哲学的印象主义的真正含义,乃是一种生命哲学诉求:如何恢复细腻感受事物有差异的魅力的能力,使主体灵魂保持高雅、独特、内在。西美尔赞赏“纯粹的灵魂”,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生存,而不是让感觉逾越灵魂的界限”。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显得像是一种贵族主义式的现代生活感觉学。
// 商人的策略与多样性的缺失 //
人的欲望是个复杂的乃至矛盾的系统。他有时图省钱,有时想铺张,有时竭力躲避风险,有时刻意追求新奇。商人的动机是自己赚钱,投合人们的愿望仅仅是服务于他们赚钱的目的。不是人们的所有欲望和需求都能帮助商人赚钱。因此商人主攻的是消费者身上那些能和商人赚钱相结合的需求。方便、便宜(其实只是貌似)、无门槛,都是商人主打项目中的策略。而为此牺牲的是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区别性。破除门槛是商人成功的策略,是现代消费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影响了现代社会中的消费风格,乃至文化特征。而区别性对人类而言,其实是比平等更重要的深层追求。在现代的管理和机器合力带来了单一商品或服务的超大规模的复制后,人们的心理很可能会摆向另一边,会厌倦单一、趋同,视之为平庸无聊,复杂性和区别性的追求会提升。
2020.10.13
// 颓废 //
铆着劲的颓废也是一种活力。
// 沉浸爱情 //
一个过分沉浸于爱情的人,是软弱的,当把全副精力放置于另一个人身上,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过一种卸责的生活,因为同时他在逃避探索生命其他的可能性,逃避展现自己的责任。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沉浸,音乐、技术、绘画、文学抑或商业,这些是千万人类历时数百年凝结的智慧,而你沉浸其中的那个人,仅仅是宇宙中一个局部的微粒,这样说虽然刻薄了点,但从一个更广域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好的爱情不沉浸于具体的人,而是沉浸于对方所能给你带来的拥抱这个世界的可能性。
// 浪漫化 //
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我就将它们浪漫化了。
// 寻常事物的神秘感 //
凯尔泰斯·伊姆雷小说《惨败》,主人公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读到以下的文字:1749年8月28日,正午,钟敲12点的时候,我在美因茨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生。星座位置是吉利的;太阳在处女座的标记中,一天天地到达中天;木星和金星友好地凝视着太阳,水星不晦气;土星和火星取无所谓的态度;只是月亮……
凯尔泰斯隐没出处,代以嘲讽:好吧,人得这样出生,作为瞬间的人——但在这样的一个瞬间,谁知道还有多少人同时来到这个地球上。只是别人没有在身后留下书的霉味;也就是说他们不算。那幸福的瞬间被宇宙的法则仅为惟一的一次出生所预定。那位天才,伟大的创造者,作为神话英雄踏上地球。
而那段文字正是歌德在自传《诗与真》中描述自己出生时的一段话。凯尔泰斯对歌德这位“天才”、“伟大的创造者”和“神话英雄”之自负极尽反讽,但又何尝不可换个角度思考,歌德这样神化自己的出生,所运用的,应当就是通过“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而后让人从这“神秘的模样”出发,拉开距离,重估对象的反讽手法。结果则是,事物进入含有审美意蕴之不定的“漂浮”状态。以此反观歌德自传之名《诗与真》,得获新解。此著德语原文为Dichtung und Wahrheit,直译可是:虚构与真实。歌德足够智慧,在书名中就让虚构与真实互相戏仿,同时宣告,此为诗性之作,并非历史纪实,但同时也未放弃对于真实的要求。结果是,自传真假互现,作者本人则“漂浮”于作品之上,赢得诗意的创作自由。这正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作家借助反讽所追求之目标。如此看来,百年之后,凯尔泰斯将“游戏”当真,无异于自找没趣。面对反讽,任何严肃都失却锋芒,转为可笑。这是反讽之效力。
// 德国浪漫主义的诞生 //
浪漫主义诞生前夕,政治分裂、大城市的缺失、社会生活形式狭隘,恰恰是这种所谓狭隘的境况,有利于这样一种创造性的内向性和坚韧的紧张性。既然缺少一个外部的大世界,人们就用仓储货物替自己制造出一个世界。人们只需要拥有抽象和幻想的才能。德国知识分子在这方面装备富足。
// 比较 //
文学艺术需要浪漫或者幻想,但社会政治更需要妥协和务实。
// 浪漫是病态 //
浪漫之精神形式多样,音调悠扬。它试探着,且富于诱惑力;它热爱未来和过去的遥不可及,热爱日常事物中的出人意料,极端,无意识,梦幻,疯狂,反思的迷宫。浪漫主义的精神,自身并不一致,是变化的和矛盾的,充满渴望又玩世不恭,沉迷于神妙莫测又通俗易懂,讥讽又狂热,自恋又合群,循规蹈矩又破除尺度。年迈的歌德曾说,浪漫是病态。不过,就是他也不愿撇弃浪漫。
2020.10.10
“时代的艰苦使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与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现代世界的标志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一系列二元分裂:人与自然、自我与非我、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自然的非社会化和社会的非自然化、自然与人文、教化与政治、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分裂。不仅世界是分裂的,人本身也是分裂的:作为主体(意识)和作为客体(身体)的人、作为认识者的人和作为行动者的人。人的能力同样是分裂的:感性与知性、知性与理性、信仰与知识、判断力和想象力、认识与审美、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人的生活还是分裂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古代世界观和生活的那种统一的整体性,完全消失了。基于上述认识,黑格尔提出了人的异化的理论。
黑格尔也许是第一个从存在论角度来看哲学的人。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黑格尔提出,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形而上学语言叙述的往往是博大深邃的现实关怀。哲学问题只是时代问题曲折抽象的变形,在哲学家艰深晦涩的文字底下,却是对现实深沉的思索与批判。哲学史上的大家,无一不是对时代和人类的问题有深切的了解与关心,他们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揭示了时代的本质。柏拉图、黑格尔是这样,尼采和海德格尔也是这样。即使是皮尔士或维特根斯坦,他们的工作也与纯粹逻辑学家的工作有根本区别。他们的工作是有时代的、生存论的内容,而后者全然没有。他们的工作同样打上了时代的明显烙印。
2020.08.02
每天忙得只有四小时睡眠的人是不会多愁善感的。——加缪
有距离,才会仰望。拉近,都是俗人。
2020.07.19
以前不懂事,总觉得一个人应该把去名校读书、去名企工作、在职场中爬上高位 当作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达成每一个这样的目标都很值得自豪。后来渐渐觉得,其实在整个人生中,这些目标好像都没那么重要。努力竞争从而获取更多资源固然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生活并不窘迫的人来说,放下对竞争的执念,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三教九流的人进行深入沟通,或是让更多的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大概会让人更开心,也应该是更有意义的事。
2020.5.18
王尔德说的:“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老特么深刻。 互联网时代千篇一律的表达背后,颜值在人群中的稀缺性反而是恒定的。 有趣的灵魂都是批量复制,好看的皮囊才是货真价实。
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辨识度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真的太有诱惑力了。
“人类的快乐,不是靠理性、电脑、物质,而来自情感、直觉、本能、快乐行动。”
“在那些不属于自然的赠与,却是人类自己的心灵创造出来的许多世界中,书的世界是最伟大的一个。”
“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2020.05.10
一切主体都是通过计划,作为超越性具体地确立自己的;它只有通过不断地超越,朝向其他自由,才能实现自由;除了向无限开放的未来扩张,没有其他为当下存在辩解的方法。每当超越性重新回到内在性,存在会贬抑为“自在”、自由贬抑为人为性;如果这种堕落为主体所赞同,那么它就是一种道德错误;如果它是被强加的,它就会采取侵占和压迫的形象;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是绝对的恶。凡是处心积虑要为自身存在辩解的人,都感到他的存在是一种自我超越的不确定需要。然而,以特殊的方式去界定女性处境的是,她作为整体的人,作为一种自主的自由,是在男人逼迫她自认为他者的世界中展露自己和自我选择的,人们企图把她凝固为客体,把她推至内在性,因为她的超越性不断被另一种本质的和主宰的意识所超越。女人的悲剧,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总是作为本质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要求。一个人在女性的条件下怎样才能自我实现呢?向她打开的是什么样的道路呢?什么样的道路会导致死胡同呢?怎样在附庸的状态中重新获得独立呢?什么状况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呢?她能超越这些状况吗?这就是我们想澄清的主要问题。就是说,我们对个体的机遇感兴趣,将不用幸福这个词,而是用自由这个词去界定这些机遇。
2020.4.20
//物//
我们对物的依赖不仅在身体上,更重要的在心理上。现在我们制造的大多数东西在任何一种物质意义上都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相反它的作用是稳定我们的精神,使之有序。
物作为有价值的关系之象征,为一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提供了具象的证据。
精神并没有被设计成可以自我调节,或者在懒散时仍保持良好的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精神很难在事件的时间过程中保持住秩序。人们很难想起过去经验的质和纹理,很难记住自己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期望。没有外在的支撑,甚至我们的个人身份也会淡化而无法聚焦。自我是一种脆弱的精神结构。我们只好推论,精神熵是意识的常态——至少对像我们这样的已经超越了遗传程序并开始自我意识的生命体来说。而体验这种精神熵是不愉快的,因而人们一直在寻找种种方法,去重建一种故意而为的秩序以取代精神熵。这就是物质有用之处。正如Arendt所说:“世上的物有稳定人类生活的功能,物的客观性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之上:尽管人类的习性变动不居,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与同样的椅子、同样的桌子相关联,而找回他们的共同性,即他们的身份。换句话说,站立在人的主观性对面的是人造世界的客观性。……如果没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世界,就只有永恒的运动,而无客观性。”
2020.02.01
单独中,整个存在都向你敞开着,整个存在都在向你的身上洒落它无限的喜乐和恩典,你本来一无所缺。但是当你把自己倾注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你就把自己狭窄化了,你只是通过一扇小小的门与存在相关联,而且这扇门并不总是开着的,它的钥匙并不在你的手里,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这么苦。
2019.11.30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悲剧最彻底、最坚定地直面人生的意义问题,大胆思考那些最恐怖的答案。最好的悲剧是对人类存在之本质的英勇反思,其源流可追溯至古希腊文化······最有力的悲剧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句,刻意撕掉所有挂念形态上的安慰。如果悲剧千方百计告诉我们,人类不能照老样子生活下去,它是在激励我们去搜寻解决人类生存之苦的真正方案·····
人生没有既定的意义,这就为每个个体提供了自助创造意义的可能。如果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意义也是我们努力倾注进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我们所遭遇的日常经验的世界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同样绝对的选择,实施某种选择必然会牺牲掉其他选择。
人类与其他存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具有反省自身存在的能力。对人类这种生物来说,不仅存在的具体特征有问题,连存在本身也有问题。按照他的理论,某些具体的处境可能会让一只动物感到有麻烦,而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他们把自身的处境当做一个问题、一种困惑、一种焦虑之源、一片希望之地,或者是负担、礼物、恐惧或荒诞。这部分地是因为人类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是有限的,而动物想来并不知道自己的有限性。人类也许是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动物。
语言不仅使得我们把握自身,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思考自身的境况。我们依靠符号生活,而符号具有抽象把握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自己从切身处境中抽离出来,从肉体感官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进而反省自身的处境本身。然后,抽象能力像火一样有利有弊,兼具创造与毁灭的潜能。抽象能力帮助我们形成人类共同体的意识,它也帮助我们制造化学武器摧毁人类共同体。
人生若不包含人们准备好为之赴死的东西,这种人生就不可能富有成就。
在这样一个危险无处不在的世界中,我们追求共同意义的失败过程既鼓舞斗志,又令人忧虑。
2019.10.20
我们称为“爱”的东西,即我们调和个体实现与社会性动物之本性的方式。因为,爱表示为别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同时,别人也为你这么做。每个人自我的实现,成为他人的实现的基础。一旦以这种方式意识到我们的本性,我们便处于最好的状态。
我们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合作生活,否则就会死掉;但我们也是个体性的存在,各自寻求各自的实现。个体化是我们物种存在的一项活动,而不是一项与之冲突的条件。比如,若不是由于语言,我们无法达到个体化,而语言之所以属于我,仅仅是因为语言首先属于整个物种。
我们在本性上是文化动物,而文化动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人生的意义不是对某个问题的解答,而是关乎以某种方式生活。它不是形而上的,而是伦理性的。它并不脱离生活,相反,它使生命值得度过——也就是说,它使人生具有一种品质、深度、丰富性和强度。在这个意义上,从某种角度看人生的意义便是人生本身。执著于人生的意义的人们通常会对这种说法感到失望,因为它通常不够神秘和华丽。它看起来太老套、太通俗。
“权力意志”表示所有事物都倾向于实现、扩张和增殖自我;
任何有意义的人生计划若要可行,必须将亲属关系、社会关系、性特征、死亡、玩乐、哀愁、欢笑、疾病、劳动、交际等现实因素考虑在内。的确,人类生活的这些共通方面在不同文化中的践行方式差异很大;但同样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是任何个体存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生活的许多关键特征根本不是私人性质的。单凭我们是物质性的动物这个事实,我们的许多方面,不止是获得理性的方式,就已经被决定了。因为,我们的推理方式与我们的动物性有密切关系。维特根斯坦评论说,即使一只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根本无法理解它的言语——或许,当他这么说时,他心里所想的部分地就是这个意思。除非人生的意义包括我的肉体和我的物种属性,否则就不能说它包括我。
“人在事物中发现的不过是他自己所投入的东西。”因此,如果你发现人生空虚,那为什么不自己填充一些东西,就像食物吃完的时候就往冰箱里填充东西那样?既然解决方法明显掌握在自己手上,为什么还要对着事实大声哀号?
等待,是一种没有内容的行为,意义的一次无限延迟,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方式。这表明活着即延迟,延迟那终极意义的到来;尽管推迟的行为使得人生难以承受,但也可能正是这种行为使得人生处于运动之中。毕竟,在一个意义的获得是如此脆弱、断裂的世界里,你怎样才能辨认出这样一种灿烂的意义呢?
没必要为从未存在过的深度而神伤。深度看似消失并不表明人生肤浅,因为你必须先有深度才能衬托出肤浅。诸种意义之意义不是一个可靠的根基,而是具有压抑性的幻觉。不依靠那些意义的保证而生活,这才是自由的生活。
其中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具有至高价值,追逐一些会在瞬间化为乌有的启迪性目标。这无意义的喧哗与骚动并没有伟大的目标,只有“暂时的志得意满、由渴望限定的瞬间快感、大量而长期的痛苦、持续不断的挣扎、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互相逃避和追捕、压力、欲望、需求、焦虑、尖叫和怒号;这是永恒的景象,或者等到地球土崩瓦解再重新展开”
2018.11.04
维特根斯坦与贝克特:两个神秘景象,两个奇才,一个相同点是都热衷于发现,都非常棘手,非常难以理解。两者都,同样远离人与物,同样坚强不屈,同样陷入沉默的诱惑,陷于词语终极摒弃的诱惑,同样有意撞击从未预见的边界。
即使世界崩溃,他不会抛弃正在进行的工作,不会改变他的主题。最重要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受到影响。至于其他事情,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是毫无防备的,可能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脆弱,甚至比他笔下的人物更加脆弱。
真正让人意识到存在“大限”的,可能是“微小”的事务。比如“无能”和衰老,没有生命可以抗拒这个时刻的到来,也没有力量驱除这个存在的“真相”。很多年接触的艺术创造正是从这个核心切入,“无能”和“衰老”,以及人的“疏离”与“厌世感”。然而占据并超越其上的必定是爱与激情。也因此,塞缪尔·贝克特是永恒的,因他触及到的是人的核心。他是诚实也诚恳的。是的,诚实和诚恳。几乎是杰出作家共同的品质。卡夫卡、费尔南多·佩索阿、卡尔维诺、波拉尼奥、库切,无不如此。
幸福的世界完全不同于不幸福的世界;
一个幸福的人就是欣赏最有价值“纯粹善”的人。他们包括诸如个人经验中的快乐以及对美好客体的沉思这样一些经验;
幸福不是对正当生活的报答,而是正当生活本身;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才享有幸福,而是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才能够克制欲望;
人应该在好图书馆待一待。待过了之后再心里也就有了一个维度和标尺,明白知识的尊严和创造的意义。这就像在阴沟里挣扎的人,需要看看璀璨的星空。
不管这个世界虚无到什么程度,总而言之大家还是相信爱情的,因为爱情很方便,世界上50%的男人,50%的女人,当然还有同性之间的很深刻的感情。
保持热切,保持诚挚。享受困境的快乐。接纳神秘的未知;
孔亚雷说阅读法国作家让·艾什诺兹的《切罗基》“妙不可言”,“读了不下五十遍”。
杰出作家对世界有他自己的看法,对时间也有自己的独异感受。同时他还对人类生活及其文明怀有坚定信念,对人性有别具风格的理解。他们都是反暴政者,是所有类别的法西斯的抵抗者。他们对世间的观察和体验深入细致,眼界却是超越的,在更高的视界与所有的杰出者相交,这杰出者包括生者,也包括逝者。他们彼此对话,彼此滋养。作为杰出的生命和灵魂,他们骄傲然而也谦逊、隐忍,同时也幽默而智慧。这些特质,我们能从一切杰出者的身上读到: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塞缪尔·贝克特、萨特、加缪、波伏娃、汉娜阿伦特、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苏珊·桑塔格、罗兰巴特、奥尔罕·帕慕克、J.M.库切、罗伯·格里耶······。是的,我们喜欢用“杰出”一词界定人类的成员,也是因为清楚这个群类的差别和界限。期望我们始终被杰出者感召和引领。当然我们也会洞察众生和万物的悲欣及苦乐的奥义;
“这是我的命运,我命中注定要思考一切事物、一切经验,好像这一切的出现是就是为了让我 去运用他们来制造美。”博尔赫斯八十岁的时候在他的谈话录里说:“我觉得我不是活在时间之内而是活在时间之外,我就是我自己,我因此而存活;”
“没有爱情的性是恐怖的”
诗人里尔克与画家塞尚心意相通,即使他们在屋里的时空相隔遥远。他们都为了艺术创造远避尘嚣,听从内心使命的召唤和驱遣。“塞尚清楚地懂得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他远离能够把他”紧紧绊住“的那一切,”里尔克说道:“他从未中断地待在她的创作内部,最内在的中心。在我们的时代,只有几个艺术家懂得这种那个顽强,这种极端的固执。”是的,里尔克的书信避传记更真切地呈现出让他的激情和隐忍,她的遁世与坚韧,以及他的爱和创造的秘密。这是可以更为地为我们服务的书,他可以让我们获得超越现实更恢弘也更辽远的视野。
2018.10.07
“我也会告诫自己,在大多数中国人都活的苦痛艰难的时候应该避谈人之幸福,避谈生之快乐。不过我其实谈的是哲学意义的幸福和快乐,是人战胜荒诞和虚无的存在之后,获得的精神安详和宁静。博尔赫斯把战胜荒诞和虚无存在之后,获得的安详和宁静视为幸福。我也这么觉得。当然,事实上,人什么都战胜不了,人就是被障碍粉碎的。这是真相。不过即使这是真相,我们也应该幸福和快乐”
2018.09.20
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是什么——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当人生走到尽头,会有“一种收获和丰饶感”,一种“伟大旅程走向结束的平静”
2018.08.19
“不被人理解就是我唯一的骄傲” ——三岛由纪夫
2018.07.22
《生活的邀请函》 | 奥雷阿(加拿大)
我不在乎你如何谋生, 只想知道你有何渴望, 是否敢追逐心中梦想。
我不关心你年方几何, 只想知道面对爱情和梦想, 你是否会无所保留, 像个傻瓜般投入得透彻。
生命的背叛, 在你心口上划开缺口, 热情逐日消减,恐惧笼罩心田,
我想知道,你能否和伤痛共处, 用不着掩饰,或刻意忘却,更别把它封堵。
我想知道,你能否和快乐共舞, 翩翩起舞,无拘无束,从嘴唇,到指尖,到脚趾头都把热情倾注。
这一刻, 忘记谨小慎微,现实残酷,忘记生命的束缚。
我想知道,你能否从每天平淡的点滴中发现美丽, 能否从生命的迹象中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想知道,你能否坦然面对失败, ——你的或者我的, 即使失败,也能屹立湖畔, 对着一轮银色满月呼喊:“我可以!”
我想知道, 当悲伤和绝望整夜踯躅, 当疲倦袭来,伤口痛彻入骨, 你能否再次爬起来,为生活付出。
我不关心你认识何人,为什么在此处。
我想知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时, 你是否敢和我一起, 站在火焰中央,凛然不怵。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什么教育, 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是什么将你支撑着前行。 我想知道,你是否经受得住孤独, 空虚时,你是否真正热爱独处。
2018.03.04
【菲茨杰拉德《富家男孩》】
我相信,如果没有人爱慕着他,像铁屑之于磁铁般应和着他,帮助他解读自己,应许他某些东西,他是绝不会快乐的。应许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或许,她们在向他承诺,在这世界上,总会有女人拿出她们最光彩、最新鲜、最宝贵的时光,来呵护照看他心目中所珍视的那份优越感。
2017.10.06
【萨特《寄语海狸》】
一旦您完全独立于社会,就得从您身上铲除两大缺点:首先是忧伤。我自己直到去年性格还非常忧郁,因为我长得丑,为此痛苦不堪。现在我完全铲除了,因为这是一种意志薄弱。感动自己强有力的人应当是快乐的。其次,只应当把您自己能达到的理想作为理想。您目前的理想是让像夏尔杜兰那样聪明却丑陋的一个男人爱上。倘若此事发生,我怀疑将不是多亏您,而是多亏是您遇见此人的偶然。因此,您不是实现您理想的主宰,于是您自卑,然后去寻找也许永远找不到的东西,抛弃理想吧,至少目前如此,定个您能实现的理想,比如获得尽可能大的能量。这个有毅力定能达到的理想,将是一种力量和助力,而不是一种累赘或短处。祛除在月光下或在别处的一切美梦,要知道美梦令人愉快,但浪费时间。加入您致力于在自己身上发展激情的力量和力度,抑制种种顾及和怜悯,那您就完全自由了。届时您将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我管这种状态叫精神健康,因为这与肉体健康非常相似,自我感觉有一种力量,足以用一只手拧歪路灯。同样,处在这种精神健康的状态,就感到自己雄姿英发,一切都可以试一试,这才是真是其乐无穷。完全像口袋里揣着二十苏的孩子,从一个橱窗到另一个橱窗,不急于购买,笃定二安静,陶醉在稳操胜券的幸福中。您将感受隐姓埋名的喜悦,就是说,面对道貌岸然和受人尊敬的人们,您可以设想它们是些木偶,任您摆布,它们不知道您是谁,您会觉得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可以调动起来把他们打倒。怎么样?把握好您自己,感受一下不为人知的快乐,大大超过被人欣赏的快乐吧,届时您将更加自由。
这就是精神的健康。我来不及跟您说由此会给您带来的情感愉悦。您自个儿去体会吧,要我写给您也行,总之别以为精神健康便是干巴巴的,而必须情感丰富(我自己就是滥情主义),但这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不妨扩张您的想象,但要始终抓住缰绳。
【高尔基《我怎样学习和写作》】
当我感觉到,差不多每本书都在我的前面打开了一扇向着新的和入所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告诉可我许多我从来不知道和没有见过的人们、感情、思想和关系时,我大概无法充分明显而又确信地表达出我的惊讶是多么巨大。我甚至觉得,围绕在我的生活,每天在我的面前所展开的一切严峻、肮脏和残酷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都不是必要的;真实的和必要的东西旨在书籍里才可以找到,在那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更合理、更美丽和更有人道的。在书籍里面也讲到粗鲁,讲到人的粗鲁、讲到它们的痛苦,描写了恶毒和卑鄙的人,但是和他们并列着的,还有我没有看见过的其他的人,这些人我没有看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这是一些真诚的、精神健壮的、正直的人,它们时时刻刻准备着为了真理的胜利、为了美丽的壮举而牺牲。
最初的时候,当我被书籍向我展开的那个世界的新奇和精神上的重大意义所陶醉时,我开始认为它们比人更美好、更有趣、更亲近,并且——当我透过书籍来看现实的生活时,我好像有点头昏目眩。但是生活这位严峻的聪明人很关切地医治好了我的这种愉快的盲目性。“你要理解世上有很多繁琐的事;人就被纠缠在这些繁琐的事里面,他找不到出路,———就是到上帝那儿去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是烦琐事的极大的约束”
这些话用一种充满活力的推动触动了我的心,在这以后我好像恍然大悟了。要晓得,实际上,我周围的那种生活——是一种琐碎的生活,它有着各种打架、放荡、小偷小摸和骂娘的话,也许,生活中充满了这些东西,对于人美好的纯洁的话都不够用了。
我读的越多,书籍也就更加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来说也就愈加光明,愈加有意义。我看见有许多人,他们生活地比我还更坏,更困难,这就稍微给了我一点安慰,不去和屈辱的现实妥协;我同样地也看见有许多人,他们善于有趣和快乐得生活着,而我的周围却没有一个人会这样生活。差不多在每本书里面,都有某种不安静的,吸引着人到未知的地方去和触动着人心的东西,在发出轻轻的响声。所有的人这样或是那样受着苦,大家都不满意生活,想寻找某种更好的东西,它们就变得更加亲近和更加理解了。书籍用对于美好事物的忧虑,笼罩了整个大地、整个世界;在这些书籍当中,每本书都是用符号和单词印在纸上的心灵,只要当我的眼睛、当我的理智和他们接触的时候,这些符号和单词就复活了起来。
当我读着的时候,我时常流泪哭泣——它们那样好地讲到人们的情形,因此这些人也就变得可爱而又亲近了。而我这样一个被愚蠢的工作弄得异常苦恼和被愚蠢的咒骂所侮辱了的孩子,我对自己宣布了庄严地誓言,就是我长大了的时候,我要去帮助别人,真诚地去为他们服务。
这些书籍就像深化故事中的奇异的鸟儿一样,唱着生活是那么多样而又丰富,喝着人在追求善和美的时候又是多么勇敢。这样愈是听下去,心里就愈加充满了健康的和勇敢的精神。我变得更加平静了,更加对自己有信心,更加精明地工作着,而更少去注意生活中那些无数的屈辱。
每一本书都像一个小的阶梯,我沿着它向上爬,就从兽类上升到人类,上升到更美好的生活的境界和对这种生活的渴求。背上负着沉重的读过的书籍,我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装满了复活的琼浆的瓶子;我走向那些勤务兵、走向那些挖土工人,向他们讲述和在他们面前描写出各种故事。
我可以讲出很多的关于读书的事——这个我们习惯了的、日常的,但在本质上却又是一个人同各时代各民族的伟大心灵发生精神交流的秘密过程——就是这个读书的过程,有时突然地向人阐明了生活的意义和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我知道很多这样的,充满了差不多像神话故事般的现象。
我怀着对我确信的真理的深深的信心,我对所有的人说:热爱书籍吧,它会使你的生活感到轻快;它将会友好地帮助你搞清楚各种思想、感情与各种时间的多样而激烈的混乱;它要教会你去尊敬别人和你自己;它要用对于世界和对于人的爱,给你的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
让书籍同你的信仰作对吧,加入它是用对于人们的爱和愿望人们生活地美好的心二真诚地写出来的话——那么这就是本很好地书籍!
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就是关于心智模糊和感情错误的知识,也是有用的。
热爱书籍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有救人的力量,只有他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强有力的、真诚的、有理智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真诚地爱人,尊敬人的劳动,诚心地欣赏人类那不断的伟大劳动创造出的美丽的果实。
在人已经做成和正在做的一切事情当中,在每件事物里面——都包含着他的灵魂;在科学中,在艺术中,这种纯洁而高尚的心灵是愈来愈多了,它在书籍当中所说的话,也就更加雄辩和更加容易明白了。
2017.09.16
每一件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 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
2017.07.09
@万圣
一个人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对身外涌现的人事缺乏兴趣的生活,他才能拥有真正的、入骨的辨别真伪的能力。
你必须清楚,你关心的重要命题,都只有你一人关心,以这些命题去逼另一些人也必须关心,愚蠢呐。
当写作者与作者本该同一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内核出现分离时,他所进入的写作,就形成了“虚幻的真实”。这类作者的潜意识里,已固定地、而他们自己已不易察觉地在写作之前就这样来看待写作:我的文字嘛,就应该这样。这个“这样”,就已经不是它们真正的本质,就已经是虚假;而正因为他们自己已不易察觉这一点,所以在他们自己,反以为是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真实”,这就是虚幻的真实。虚幻的真实,都不是用指尖掐着自己的内心最深处说出来的话。这就是故弄玄虚、营造“口吻”和“语感”的作者的病源。海明威时时告诫自己“写一句你所这道的最真实的句子”,正是冲着这一点而言。
一个人越早获得这样的经验越好,就是世界并不是非他不可的。我们把自己看做是多么重要的人物啊!我们想单靠自己赋予我们在里面活动的团体以生气,我们以为没有我们,生活、营养呼吸都停顿了——其实这是这儿产生的缺口刚被发觉,立即就得到了填补。不错,这缺口甚而常常成为纵然不是根号一些,却使人更高兴一些的地方。
这是好的,一个人先进入社会,自视清高,想获得许多优势,试图于成功一切事情;不过,当他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时,就要学习投身到更大的团体中去,学习为了别人的缘故而生活,在义务性的活动中忘掉了自己个人,这样才是有益的。
只有所有的人加在一起才成为人类,只有所有的力量加在一起才成为世界。这些人和力相互间常有争执,在他们试图相互毁灭时,大自然团结它们,又创造出他们。
您别想到自己,而是想到您周围的事物。
有一种聪明人,有表现自己聪明的本能。这种人最易令人生厌。真正的智慧,他静默,他慢,他低,但动则巨力。
2017.06.03
梭罗生活地像一棵树,我们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颗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有多少种生活。
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
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简单地因袭和模仿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生活方式。
心灵故乡: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阴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地,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找到了宁静。
2017.06.01
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而我们周围和内在的世界却从未沦于片面”,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2017.05.19
系统阅读一些和心智、思维、决策相关的书籍。待读书单如下:
- 尼尔·布朗《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 乔纳森·布朗 《自我》
- 津巴多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 阿伦森 《社会性动物》
- 斯科特·普劳斯 《决策与判断》
- 埃伦·兰格 《专注力》
- ······
2017.04.26
我们所了解的地方与事物都在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扩充自我。我们积累个人私有的物品都是为了扩展我们的自我感,这些所有物也及时地延伸了自我(人们总是希望将所有物传递给下一代而获得永恒)。一旦所有物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我们就会赋予其价值并利用其来提升积极的自尊感。
个体的社会自我是一种从同伴那里获得的认可。我们不仅仅是喜欢被别人看到的群居动物,我们生来就有一种要被人注意,被别人喜欢的倾向。一旦没有了残忍的惩罚,个体在社会中就会变得散漫,因而绝对不会引起群体成员注意。
精神自我是个体内在的或主观的存在,他的心理能力或性格倾向,这些心理性格倾向是自我最持久和私密的部分。当我们思考我们争论和辨别的能力、我们道德感和良心、我们不屈不挠的愿望时,我们会拥有比在调查我们的所有物时更为纯净的自我满足感。
我们知道,是否有人失败或成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他人的成功往往因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转化作自我感),但我们知道,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那就会变得极端重要了。每个人的胸膛里都有一个最洪亮的声音,那就是我不能失败,让失败见鬼去吧,我一定要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特别看重自己个人存在的完美原则所鼓舞······我是最宝贵的,因为是我,所以是宝贵的;我的都不能失败,因为是我的,所以不能失败,等等。
正如现象学学说所告诉我们的那样,人们对于事件的反应并不仅仅取决于事件本身,也取决于人们赋予事件的意义,是知觉在支配我们的情绪。
内疚促使个体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相反,羞愧使得个体想让自己在他人面前隐藏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神经质的人格具有一种固执的、理想化的自我特性。这类人不能忍受低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构建出一个理想的自我意象。这样的人在任何事上都要做到最好,想要被所有人喜欢、崇拜和认可。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注定要失望和受挫。但神经质人格和正常人格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是是否具有理想的自我意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梦想中的人物。当理想自我变成必须自我(must self)时,问题就出现了:是因为当我们必须称为“完美的丈夫”、“学校里最受欢迎的人”时,这样的理想自我意象意象才成为心理问题的来源。
2017.04.23
人的本质不在于其物理存在,而在于他的形式,亚里士多德称之为人的灵魂。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灵魂是联合了我们诸多知觉并构成了我们的特性的非物质的实体。
实体论者相信有物质性的东西在支持我们无数知觉背后的统一体。
洛克在它的主要著作《人类理智论》中,洛克这样定义一个人:一个具有智慧、能思考的存在,有理智、能够反思(即人们将自己作为关注对象的能力),能把自己作为自己来思考,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依然能够进行思考(即确立了做人(personhood)的标准是记住我们在以前的情境中所有过得多种知觉,洛克认为个体的特性是与记忆想联系的)。而且,由于这种有意识能够回溯到任何过去的行为和思维,因而能够触及那个人的特性。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
主动寻求自我认识的现象往往会发生在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之时。
2017.04.22
对查尔斯·泰勒影响最大的三本书梅洛·庞迪《知识现象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以及一本并不被熟知的天主教著作孔葛的《平信徒神学》,泰勒本身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对阿兰·德波顿影响至深的分别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和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017.04.20
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都渴望知道关于自我的真实情况。这种需求首先是因为有时只是想减少不确定性,他们为了获得当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时而体验到的纯粹的喜悦而想知道他们自己的样子。其次,像存在主义所揭示的,人们有道德上的责任来揭露他们的真实本质。不愿了解自我的人被认为是软弱的、胆怯的、堕落的和没有生活目标的人。最后,我们寻求关于自我的准确信息是因为知道我们真实的样子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其他目标。准确的自我认识也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体验到自尊感,确切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有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不擅长之处来满足自我提高的需要。
从自我一致性来看,心理是一个完整的、有组织的思想系统。所有属于该系统的思想都必须相互一致。心理的核心是个体的思想或自我概念。如果一个新的想法看起来和个体的自我概念相一致,他就会很快被接受和吸收。然而,如果它与自我概念不一致,他就会面临抵制。
自我验证理论主张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例如,设想一下一个认为自己智商很高的人,根据自我验证理论,这个人就会被激励去验证关于她自己的这一观点。为此,他会(1)从事能表明她聪明的活动;(2)选择性地寻找、接受和保留能证明她睿智的信息;(3)试图使他人相信他拥有卓越的智能。
驱使个体寻找自我验证反馈的首先是当我们相信其他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相一致时会让我们感到更舒服和安全。其次也会使我们的社会交往可以进行得更加平稳和有益。
人们会进行社会比较。他们把自己的特征与他人进行比较,并由此得出关于自己特点的线索。而且人们在很多方面都愿意和与自己相似的人作比较。
人们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是如何发展的存在这样一个模型,首先,他人对于我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人的真实评价);(2)我们对这些评价的知觉(我们知觉到的评价);(3)我们自己关于我们自己样子的想法(我们的自我评价)。这里存在着一个现象学特性:我们对于他人的对我们看法的知觉(而不是他们对我们的真实评价)决定了我们的自我评价。但这个模型假定人们对他们自己的看法和他人对他们的看法一致。
内省指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直接考虑我们的态度、情感和动机。
2017.04.19
只要回顾这一切便会发现,作为自己对话语的感觉,以及我所具有的完整的审美意识,比如我认为这个风景漂亮,认为这个人物漂亮,包括这种感觉在内,甚至包括如何决定自己对社会、对人们的看法,直率地说,包括着所有的一切,全都是这几本书(《爱伦·坡 诗集》、《奥登诗集》、《法国 文艺复新断章》)在支撑着我。因着发现这些书,与这些书邂逅,我觉得写出自己的所发现的这些书的那些人,都是我真正的老师。而且,我甚至实际受教于这其中一人,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我天生是个求知者。我时时感到知识的饥渴,带着不安的欲望一步一步探索,时而因有所斩获而感到满足。长久以来,我相信那是可以为人类带来荣耀的唯一可能。我鄙视一无所知的乌合之众。卢梭在这方面纠正了我的错误,消除了我的盲目偏见,我学会了尊重人。我常常觉得,假如我(作为研究者)不想在奠定人权上给大家作些贡献,我就会比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更没有用处。
我们的责任不是制作书本,而是制作人格;我们要赢得的不是战役与疆土,而是我们行为间的秩序与安宁。真正的大师杰作是一个合宜的生活方式。
2017.04.18
奥登《阿尔福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那是在复活节的时候,我漫步在公园里,听着水池里传来的蛙鸣,观看美丽的云团从无际的蓝天悠然地飘然而过——为新的名字赋予新的意义,为握手间注入力量的新手倾注新的力量,为不断前行的人世间使用新意的措辞,这便是世上的恋人和诗人们全都可以发现这一切的季节。在我思考着如此问题时,蓦然注意到,一个孤零零的男人正坐在长椅上哭泣,精疲力尽地低垂着头,歪扭着口角,衣冠不整、容貌丑陋,好似刚出壳的鸡雏。于是我回想起,以死去的人们,为季节出发点之必然条件的人们,无精打采地回顾这个季节,眷恋圣诞节那天的欢悦的人们,在沉默中消失,噙着泪水的冬天里的对话等等。
2017.04.17
于我而言,存在一个书的网络。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总会不断逐渐形成一幅幅这样的略图————“我是读了这种人的书,并接受了他们那些书的影响而生活过来的”。这是一种持续性的读书,到了今天这个年龄上,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迄今为止的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与这些书一同生活过来的。而且我会察觉到这种程度的书的质和量,进而感悟到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是处于这种程度的一生,与此同时,我还会泛起眷恋之情——啊,确实就是这么一种人生。
康德整个是一个社会观察家,整个是一个完美的哲学家……人和人性之中的伟大和美丽、两性的气质和动机、德行,以及还有民族性;——这些就是他的世界,他非常之精密地注意到了细微的阴影,非常之精密地分析了最为隐蔽的动机,并且非常之精密地勾划出了许多细微的遐想,——他整个就是人道之优美与崇高的哲学家。在这种人性哲学上,他是一位德国的沙夫斯柏里。
2017.04.16
自然语言从它产生开始,逐渐演变成一种上下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传递的方式,因此让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为自然语言这种上下文相关的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说的统计语言模型,它是今天所有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
卡佛的小说是写给高智商读者读的。小说没什么情节,有时候就是一个生活场景,或者几个人的对话。读起来让人觉得无头无尾,莫名其妙。这也是事实。但这恰好是卡佛小说的精妙之处。他要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场景之中来创造一种属于小说才有的味道。
2017.04.15
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关键是,你不可能知道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并且,对你的幸福至关重要的是,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求解路径,而且每一路径都向着未知敞开。G.L.S Shachkle 认为这样的不确定性是幸福感的必要条件,谁愿意消磨在完全确定的人生里呢?当然,假设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你仍可以为你的生活做一些准备,那就是开发自己求解未知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被希腊人恰当地称为“phronesis”(实践智慧)。伽达默尔论证,普通理性只有落实到具体情境中才是真正的理性和有力量的理性。嵌入于情境的理性,哈贝马斯称为“Situated reasoning”。当我们说一项知识在特定情境内是正确的,也就意味着我们提醒自己这项知识在其他情境内可能是谬误的,在思想史视角下,这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起源。
康德意义上的批判性思考,是为任一理论或观念划出适用的界限,越出了适用性的界限,真理就成为了谬误。所以,批判性思考的任务就是建立理论或观念的反例,因为每一反例都是一根界桩。常识以及由常识构成的历史(思想的和行动的),往往成为真理和谬误的最佳参照系统,历史是一些已经发生了的情境,并且这些历史情境的幸存者已经将他们的实践智慧留给了后代。因此,当我们从事批判性思考时,我们从历史中学习实践智慧并逐渐对历史有了敬畏感。历史从不重复,历史是开放的,从任一历史情境,只要改变问题求解的路径,就可能改变历史。也因此,历史是一连串偶然,是一连串“黑天鹅事件”。这里,黑天鹅事件通常被定义为“罕见但致命的事件”(rare and vital events)。注意,这一定义里在此出现了“致命”这一语词,它意味着对黑天鹅事件的知识,必须从人们的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生活就是这样的一连串生命攸关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值得回味的生活,是一连串黑天鹅事件——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却改变着生活的路径。
2017.04.14
要观察一个公司是否严谨,看他们开会就知道了。如果开会时每一个人都只是带一张嘴,即兴发言,这肯定是一家不严谨的公司,因为肯定每一个人都只是用直觉与反射神经在互相应对,不可能有深度的思考与规划······,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文字是记录存证的工具,而文字化的过程,又可以让思考彻底沉淀,善于使用文字的人,通常是深沉而严谨的。
有逻辑的大脑,真是性感得令人无法自拔。
每个自杀的人,自杀前都呼救过,只是没有人听懂。
卡佛往往都是先真真切切写完一个故事,然后对其进行精简。剩余的部分只有一个破碎的不连贯的,无法理解的神秘的和高度浓缩的框架。人物虽然还是那些人物,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意义和框架的形成只有依赖读者的阅读和头脑中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填补其中的空白。
2017.04.13
文字确实是一种药,犹如今天的微信,或者说手机,让我们忘记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那么知识呢?知识远离它由以发送的真实生活情境,在假面舞会里飘来飘去。知识不再有根。怀海特很早就有警觉,称之为“错置实境”谬误——因为他见到太多的年轻人真心相信他们说出的或写出的一连串符号和语词是涵盖着真实体验的。于是他们相信,只要大众媒体铺天盖地地使用“市场”这一语词,大众体验的生活就已经是市场生活了。
2017.04.12
人类幸福感的来源,有三个方面:物质生活的、社会生活的、精神生活的。在这三个方面提供的幸福感中,来自精神生活的幸福感最为强烈且持久,但精神生活要求真知而不是幻觉。
卡佛笔下的那些小人物,一个个卑微的普通人,酗酒,吵架,离婚,失业,无一不在生活的边缘,他们失败的情感,可怜的自尊让我们看到眼里忽然觉得感同身受。我们全身心的认同卡佛的现实主义触角,但是却往往忽略他小说中处处弥漫着现代主义乃至于后现代主义的身影。或许我们该这样讨论卡佛,他讲述的不是故事,也没有意义,只是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的展现,瞬间的疏离,莫名的出轨,生活的断章。他的小说中的人物一直在说话,在生活,从不追寻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他毫不留情地削减故事,简化叙事,删除细节,摒弃隐喻,遮蔽抒情,将大量的文字弃之不用,代之以支离破碎的,断断续续的,甚至经常由沉痛和空白间隔开来的对话片段。成熟之后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像一个原本丰满的人剔除了皮肉之后剩下的一个孤零零骨架。卡尔维诺认为博尔赫斯的小说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发明了一种写作方法,对一本幻想中并不存在的大书进行概括性和缩减性书写。
2017.04.09
我们现代中国人深陷其中且不能自拔的教育的困境: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为最显著特征的市场之内的时候,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
藏书而不读书,以书为巨大的光环来遮掩内在空虚,无疑是一种过分精致的矫情。读书固然重要,但读书本身不是目的,沉浸或玩味于渊博,而丧失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满足于成为“两脚书橱”,是难以提出真正的有思想创建性的观点,更难以形成真正的思想体系。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样东西都有他自己的世界。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独立的体系。美是神秘的,一件美的东西是一个秘密。美不是自然的一个模仿,不是它的一个肖像;他是在变化和多样性中的一个表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完全固定的美。绘画的宽度,是在过度的细节之中,找出空间。
2017.04.08
很多看似显而易见的想法只有在事后才变得显而易见。
【王尔德《来自深渊的呐喊:王尔德狱中书》】
悲伤的人是人类所能奇迹的最高情感,生命的奥秘就是痛苦。快乐是给美丽的身体,但痛苦是给美丽的灵魂。
【赫尔曼·黑塞《德米安》】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中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